您现在的位置是:挖矿 >>正文

兵到革新关于故事体创的深度思业老一个者考从媒产业

挖矿34636人已围观

简介作为一位在媒体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创业者,我很荣幸能与大家分享Story Protocol的心路历程。回首这些年,从最早创办Byline Supplement新闻平台,到创立移动小说平台Radish并将其成功出售给Kakao,再到如今获得a16z crypto领投的5400万美元融资,这一路走来,我最大的感悟就是:内容产业急需一场革命性的变革。创业路上的顿悟:传统内容模式的困境记得2014年创办By... ...

作为一位在媒体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创业者,我很荣幸能与大家分享Story Protocol的心路历程。回首这些年,从最早创办Byline Supplement新闻平台,到创立移动小说平台Radish并将其成功出售给Kakao,再到如今获得a16z crypto领投的5400万美元融资,这一路走来,我最大的感悟就是:内容产业急需一场革命性的变革。

创业路上的顿悟:传统内容模式的困境

记得2014年创办Byline时,我像个满腔热血的年轻人,以为靠Patreon模式的众筹就能拯救日渐式微的新闻业。那时我们还帮著名记者Peter Jukes众筹报道默多克新闻集团的丑闻,甚至在他采访阿桑奇时帮忙送过羊肉串,这些经历现在想起来依然令人莞尔。

后来转向Radish做移动端连载小说时,我渐渐看清了一个残酷现实:内容产业就像个无底洞,需要不断往里砸钱才能维持运转。Netflix就是个典型例子,去年光是内容制作就花了167亿美元,再加上25亿营销费用,几乎占了全年收入的三分之二!更可怕的是,苹果禁止定向广告后,获客成本直接翻了倍,这让我第一次向a16z crypto团队介绍Radish时就忍不住大吐苦水。

好莱坞的"续集困境"和我们的破局之道

看看现在的影视圈就知道了:去年票房前十全是漫威、DC这些老IP的续作。好莱坞大佬们宁可一遍遍翻拍《蜘蛛侠》,也不敢冒险尝试新故事。这种"续集依赖症"背后,是整个内容产业的系统性困境——缺乏网络效应。

我们的投资人cdixon.eth说得特别好:"互联网的真正价值在于网络。"想想社交平台为什么能崛起?因为它们构建了人与人之间的网络。那我们为什么不能把IP也变成网络呢?让粉丝不仅能消费内容,还能主动参与创作、传播,甚至投资他们热爱的故事?

Story Protocol的构想:让IP成为创作者和粉丝的网络

这正是我们开发Story Protocol的初衷。我们把IP想象成乐高积木——基础故事框架就像积木块("名词"),而许可、分润、共创这些功能就是组装积木的方式("动词")。通过这套系统,每个IP都能轻松调动全球创意人才的力量。

举个具体例子:假设《权力的游戏》是用我们的协议创建的。原作者可以注册基础世界观,然后通过出售改编权给早期粉丝和专业创作者来启动项目。随着故事不断扩展,参与者们都能获得相应回报。业余同人作者可能获得小额分成,专业编剧则能得到更大权益。这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:IP越发展,吸引的创作者越多;创作者越多,IP价值就越大。

Web3带来的新可能

很多人问我为什么选择Web3技术。很简单,因为只有区块链能真正解决IP产业的信任和权益分配问题。就像Git革命性地改变了开源软件开发一样,我们想用类似的方式重塑创意产业。

展望未来,我希望看到基于Story Protocol的开发者生态——有人开发众筹工具,有人做IP发现平台,还有人专注社区建设。当所有这些拼图组合在一起时,我们就能打破现有内容产业的恶性循环,让好故事不再被资金和营销的枷锁束缚。

这条路当然不会一帆风顺,但想到能和Jason Levy、Jason Zhao这样的天才团队并肩作战,我就充满信心。毕竟,还有什么比重新定义人类讲故事的方式更有意思的事业呢?

Tags:

相关文章

  • 烤猫传奇:一个天才少年如何在十年前就玩转了今天的RWA热潮

    挖矿

    记得2024年那会儿,RWA(现实资产代币化)这个词都快被炒烂了。华尔街大佬贝莱德忙着发行代币化的美债基金,Solana上能看到特斯拉股票的代币,香港那边更夸张,从光伏电站到充电桩,就差没把维多利亚港给代币化了。天才少年的疯狂实验说到RWA这个词儿,我总忍不住想起十年前那个叫"烤猫"的中国少年。15岁上中科大少年班,后来跑到耶鲁深造,典型的别人家孩子。2012年那会儿,比特币还在地下室里挖呢,这小... ...

    挖矿

    阅读更多
  • CEX平台的钱包透明吗?最新储备证明大调查

    挖矿

    朋友们,还记得去年FTX那场惊天暴雷吗?最近Binance又时不时被人质疑资金流动性问题,弄得大家人心惶惶。这些事儿一闹,交易所的钱包里到底有多少真金白银,又成了圈内人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。说好的透明呢?各家表现差距悬殊我最近花了几天时间,把Binance、OKX这些主流交易所翻了个底朝天。说实话,有些平台的负责任程度让我挺意外的。Binance、OKX、Bitget和Kucoin这四家基本说到做到... ...

    挖矿

    阅读更多
  • 韩国人的加密资产家底曝光:近千亿美元藏身海外,监管风暴将至?

    挖矿

    最近韩国税务部门的一份报告让不少人倒吸一口凉气——原来韩国人在海外囤积的加密资产规模已经达到惊人的990亿美元!这个数字相当于131万亿韩元,光看数字可能没感觉,这么说吧,比韩国去年GDP的6%还要多。数字背后的人与故事在这份报告中,1432位"隐形富豪"浮出水面。其中有每天挤地铁的上班族,也有开着豪车的企业家。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在海外持有加密资产,而且最令人震惊的是,这部分资产居然占到韩国人所有海... ...

    挖矿

    阅读更多